首页 > 相关新闻
塑料:工业化和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塑料:工业化和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的塑料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在世界各国塑料制品产量排名中稳居第二位,已经成为世界塑料大国。从合成树脂看,中国合成树脂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2倍以上。我们预计,中国塑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有三个方向:第一,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将成为塑料工业迅速增长的主要领域;第二,未来塑料在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第三,改性塑料在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由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以及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塑料行业支持,我们长期看好塑料行业的发展,给予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塑料工业增长快速
  由于塑料的众多优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都以惊人的高速度发展着。2004年世界塑料总产量达到2.12亿吨,比2003年增长5%,亚洲、欧洲和北美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4.4%、30.7%和25.9%。从2003年开始,亚洲塑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由于塑料的优越功能,其对钢材、铝材、木材和水泥等其他材料的替代仍在继续,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2003年世界塑料产量为2.06亿吨,比上年增长6.2%。同年世界GDP增长率为3.2%,塑料的增速超过了GDP增速。1999-2003年,世界塑料年均增长率为5.02%,同期世界GDP的增速是2.43%,世界钢产量的平均增速为1.83%。世界塑料需求的年均增长率是同期GDP增长率的2.06倍,是钢产量增长率的2.75倍。
  海关统计显示,自2001年至2005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25%,2005年出口总额达166亿美元,占其工业总产值的1/4强。从合成树脂看,中国合成树脂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2倍多,进口产品占据半壁江山。1990-2004年,我国五种通用树脂表观消费量的年增长率为19.0%,是同期GDP年均增长率(9.3%)的2.04倍,其中聚乙烯产量增长率为13.5%,聚丙烯为21.7%,聚氯乙烯为14.4%,聚苯乙烯为30.1%,ABS为45.9%。ABS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同期聚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7.2%,聚丙烯为21.0%,聚氯乙烯为18.0%,聚苯乙烯为20.4%,ABS为32.7%,聚丙烯和苯乙烯树脂有更快的消费增长速度。1990-2004年,国产树脂的平均满足率为49.5%,进口树脂占据了我国通用树脂市场的半壁江山。
  区域特征显著
  从塑料制品产量的地区分布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具有明显的优势,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的产量合计1041.8万吨,占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的56.4%。
  从各省塑料制品分品种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比重看:广东省的塑料薄膜、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其他塑料制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浙江省的塑料棒管材、塑料人造革、塑料合成革位居全国之首;江苏省的泡沫塑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辽宁省的塑料板片材产量位居全国之首;山东省的塑料丝及编织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总体而言,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生产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和我国主要工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相似。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地区所生产的塑料制品的比重将有所加大,但由于交通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明显改观,塑料制品行业空间布局特征也难以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变。
  工业化进程支撑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态目标和过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要想在21世纪成功地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必须走工业化之路。可以说,中国的和平崛起离不开工业化的进程。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工业化阶段有多种判断标准,不同标准得到的结果稍有不同。按照有关学者王梦奎的研究,从收入水平看,2001年我国人均GDP按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为3772美元,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从产业结构水平看,2003年第二产业比重为52.9%,工业占GDP比重为45.9%,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但从就业结构看,2002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50%,第二产业为21.4%,第三产业为28.6%,只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从工业结构看,我国已完成以原材料为重心的重工业化阶段,正向高加工度阶段转变,一般加工业比重较高,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比重较低,表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
  中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即使在工业化进程结束时化工产业仍有可能高速增长;作为化工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子行业--塑料行业,长期来看,也会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
  消费结构升级拉动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GDP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整体上已从'八五'时期的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跃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行列,与意大利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中国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都曾经做过全国社会阶层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基本上认定,中国的'中间阶层'人群数量大量增加,已经占总体人口的15%-18%左右。
  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率)将不断上升,将从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迅速增长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是购买高端、新型商品,从而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正是消费升级的起跑线。目前在人均GDP逾3000美元、中等收入阶层'扎堆儿'的沪、京、粤、浙等沿海发达地区,消费升级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地区已经率先进入小康阶段。
  目前城镇较高收入户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情况为我们指明了城市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升级的方向。
  第一,尽管低、中、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相差2-3倍,但是对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普通电话、成套家具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差异并不大,除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之外,这部分产品的消费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
  第二,无论是从低收入家庭到中等收入家庭,还是从中等收入家庭到最高收入家庭,对健身器材、空调器、家用电脑、现代厨房用品、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消费品的拥有量都会成倍增加。这些区别于传统耐用消费品的新千元级消费品是近几年推动城镇耐用消费品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未来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的热点。
  第三,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汽车拥有量差别不大,而高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差别明显,这表明家用汽车的消费者仍然主要是消费观念较新的高收入群体。有数据显示,当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时,家用汽车拥有量开始迅速增加,2004年这一群体大概占城市家庭的40%左右,家庭汽车平均拥有率为4.5%。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家用汽车,现在对汽车有消费能力的家庭对汽车的购买量也会明显增加,家庭汽车的消费有望从导入期进入快速推进期。可以预期汽车仍将是城市高收入阶层耐用消费品消费的一个重要亮点。
  塑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因此,应用领域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家电和汽车领域,塑料制品在产品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这个方面看,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