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化工区“停摆”就安全了

近期,已全面“停摆”的盐城市响水、滨海化工园区先后发生了企业仓库自燃重大险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此类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实证明,化工园区实施全面停产,并不能完全根绝安全隐患,也不能彻底阻断事故发生。

  当前,让停产企业更加担忧的是,大量生产装置长期暴露于酷暑暴晒和风吹雨淋之中,加上其内部诸多强烈腐蚀性介质的不断侵蚀,发生泄漏的风险与概率正在与日俱增。安全专业人士非常清楚,一旦装置物料发生泄漏,其产生的风险后果要远比企业库房着火更严重。

  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盐城市随即宣布彻底关停响水生态化工园区,随后又令全市化工园区悉数停产整顿。其动机是为了彻查每家企业的安全隐患,强化防范措施,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然而,停产不能没有期限,整改不能没完没了。园区这种全面“停摆”的做法,无异于釜底抽薪,且不说会给区域经济、化工市场、产业链、员工就业等带来多少影响,单就其可行性、可靠性就值得商榷。

  实际上,这种做法既不妥当,也不可靠,更不科学。从上述两起仓库起火事故来看,这无异于顾此失彼,是典型的“按下葫芦浮起瓢”。之所以这样说,是由化工生产的属性特点决定的,因长期停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化工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能源等,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低闪点、有毒、有害等特性,不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储存环节,均需要实施有效的掌管和监控。但是,企业被迫停产后,生产装置、管道、储罐均可能存有一定数量的原辅材料和半成品,长期停置形成了很大的危险源。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强腐蚀性介质,通过较长时间对装置上的诸如人孔、阀门垫圈等薄弱部位的腐蚀老化,很容易导致局部物料泄漏气化,其中的一些易燃易爆气体濒临爆炸极限或遭遇明火,极易引发爆燃、爆炸等事故。

  另一方面,企业停产后生产现场留守人员有限,甚至无人值守,这难免就让现场巡回检查力度和频率大打折扣,加之停产也无法保证自动安保装置正常运行,一旦发生泄漏、着火等险情,则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处置,最终可能酿成重大安全生产和污染事故。

  当前,企业是停产容易复工难,就算有企业提出复工申请,也很难如愿。其一,各个园区已经停止供汽,没有热源,生产就无从谈起。其二,危害品企业的采购与运输许可已被相关部门暂时冻结,一些以危化品为原料的企业就无法采购运输,如果私自为之就涉嫌犯罪,显然生产成为无米之炊。其三,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停止接受污水。

  同时,企业长期停产,效益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更无力对这些危险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处理。园区聚集着企业大量资产,长期闲置就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企业入驻是借地以期安心生产经营,而不想遭遇被“停摆”与撂荒的困苦,更不希望自己的优良装置成为戕害一方百姓的潜在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