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2017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中国共有249位科学家入选,1983年出生的唐漾教授可谓其中的一匹“黑马”,不但与多位院士并列成为“高被引科学家”,同时也是上海市计算机学科领域唯一的“高被引学者”。 27岁成为德国洪堡学者,31岁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成为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如今,唐漾的“开挂人生”还在华理继续升级。长期从事复杂网络/多智能体系统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方面研究工作的唐漾,正着力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化工的交叉融合,为新旧动能转换贡献才智。 推动化工“智”造 新旧动能转换,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唐漾的研究,主要围绕群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两个方向开展,研究机器人自主控制智能理论和技术,目的是实现高动态、高维度、多模式分布式大场景感知、认知和决策。“具体包括多机器人协同感知、控制和优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网络化协同制造的研究,提升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安全环境溯源、预警和辅助决策能力。”唐漾说。 看似两个学科,但在唐漾这里,人工智能却与传统化工擦出了火花。 据唐漾介绍,大型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诸如气体泄漏等安全隐患,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布局无人自主的安环检测,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多元异构安全知识融合,实现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感知和决策。“通俗点讲,就是把分布式传感器‘扔’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不但给眼睛让它看见,还给它智慧,让它智能地感知环境波动并作出预警。” 2017年底,唐漾领衔的“基于人机合作互学习的炼油生产风险预警与智能决策”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工智能应急管理项目的资助(全国仅25项),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进流程工业安全化、智能化发展。 炼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升以炼油过程为代表的流程工业智能化安全生产水平对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唐漾以应用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将针对炼油生产面临的诸如设备性能、原料特性、工艺流程、市场营销、操作技能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环境扰动因素,考虑炼油生产过程风险预警与智能决策的需求,研究基于人机合作互学习的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方法,建立一整套面向炼油过程异常工况根因分析、异常工况传播分析、风险预警决策生成机制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最终形成面向炼油过程的智能化辅助决策技术,并在典型炼油装置上应用验证。 让优秀成为一种力量 在唐漾的英文主页介绍上,有这样一句话:每年2名博士,4名硕士,同时欢迎本科生加入本科毕业设计和相关实验室活动中。 对唐漾来说,育人一直是他热爱的事情。尽管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繁忙,他依然是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担任着本科电信176班的班导师,同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活动。 虽然来华理不久,唐漾却已拥有不少“粉丝”,信息工程151班的王雨晨即为其中之一。在浏览学院网站时,王雨晨看到唐漾在多智能体系统、机器人/车辆/飞行器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前沿新颖,就主动发邮件向唐老师请教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方面的学习疑惑,师生就此建立联系。经过多次交流,2017年11月,王雨晨正式加入唐漾的实验室,开展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控制方面的创新研究,并申报了由唐漾担任指导老师的2018年“大创”项目。这是唐漾第3次担任“大创”项目的指导老师,他指导过的另一名学生沈阳,在他的推荐下,已成功申请到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项目,并将于今年9月赴日本深造。 根植沃土生长 虽入职华理不满三年,唐漾与华理的结缘却已多年。唐漾在德国深造时,华理副校长钱锋、信息学院时任院长(现信息学院党委书记)侍洪波教授就发现了这个“好苗子”,并帮他规划将来以何种形式来华理工作。在两位“伯乐”的建议下,唐漾申报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来到华理后,唐漾迅速成长为钱锋院士带领的智能控制与优化科研创新团队的青年骨干,钱锋院士团队与他一起寻求传统化工与人工智能的增长点。 侍洪波教授希望唐漾不仅是个案,而是成为一种现象,学院乃至学校能够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更好地发现、引进、用好人才,服务于华理的“双一流”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