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化肥厂“变身记”中的创新密码

经济新常态下,一批批传统产业正在经历着破茧的前夜。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年风光无限的氮肥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尤其是在环保压力增大、产业结构亟须调整的浙江更是如此。

  氮肥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唯有创新才能闯出生路,丰登化工和绍兴化工就是在九死一生之间实现了“翻盘”。坚持为这两家企业“输血”的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坚信,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传统制造业不是落后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只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完全可以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朝阳产业。”胡季强说,丰登化工和绍兴化工实现从传统小氮肥化工企业向新型环保企业的“变身”,正是“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在浙江实践的活样板。

  技术创新变废为宝

  纵观兰溪工业版图,丰登化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坐标。丰登化工前身是兰溪化肥厂,曾经是一家人人都想挤破脑袋进去的企业。2001年,外部形势变化,让丰登一下子由盛转衰。企业陷入困境,成为了濒临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低资源化”企业。

  2001年,丰登完成了从国企向民企的改制,康恩贝收购了其全部国有股份。在康恩贝的不断“输血”之下,丰登开始研发多元料浆、水煤浆等新型气化技术。丰登和西北化工研究院进行产学研合作,借用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力量,终于解决了水煤浆气化技术,降低了化肥的生产成本。之后,又成功研发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水煤浆气化工艺。通过应用这项技术,丰登在2007年“喝下”了12000吨氨氮废水,同时“吐出”了生产合成氨所需的合成气,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2008年,丰登化工止亏为盈。

  2011年,丰登拿到了省环保厅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业务方向正式向环保拓展。由此,丰登由卖化肥转变为卖环保服务,实现了化工企业的华丽转身。丰登与周边医药、化工、人造革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他们有偿提供危废协同处置服务;同时通过技术和工艺改进提升产品品质,工业碳铵、硼氢化钾等销路大开。2014年,丰登化工年产值首次超过亿元,利税达两千万元,一举跃居行业前列。

  如今走进丰登,在各种耸立的反应塔、分离器中间有一个高高的塔架,上面仍然保留着当年“兰溪化肥厂”的字样。在塔架下方有一幢朴素的研发楼,门口挂着一块“高浓度废水制水煤浆资源化利用试验中心”的牌子,这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共同授予的国家级试验平台。如今丰登一天处置各类废物近200吨,承接危废产生单位155家,废物处置服务收入占企业营收的四成以上,公司的利润几乎均来源于此。如今的“丰登”已经从原先的“两高一低”转变成“两低一高”,实现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

  成功转型环保卫士

  正当丰登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时,与其相隔200公里之外的绍兴化工却在经历生死一线的考验。

  “绍兴化工曾是小氮肥行业标杆企业,每年合成氨的综合能耗先进性在全省是数一数二的。”绍化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董强富告诉记者,随着氮肥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绍兴化工在2008年开始出现了严重亏损,2009年底引入战略投资者,让企业暂缓了一口气。

  但没有想到,靠资源优势得以盈利的这口气很短暂。“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外省其他行业回收化肥冲击市场,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加上用肥结构发生变化,农民用化肥的需求越来越小,企业生产成本又居高不下,企业效益雪崩式下滑。”董强富说,2012年绍兴化工开始多方考察调研尝试转型,同行丰登化工的绿色发展模式第一次纳入考察范围。

  是卧薪尝胆等待产业春天,还是破釜沉舟重塑产业结构,这是摆在绍兴化工面前的两条路,他们最终选择了后者。2014年8月,丰登化工入驻控股绍兴化工,投入大量资金开始建设“高浓度废液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示范装置”项目。

  今年4月,绍兴化工完成危废处理项目建设,先后取得了试生产许可证、危废经营许可证。“开发区内的化工企业产生的高浓度废液以前大部分被运往外地处理,如今家门口有了一家专‘吃’各类高浓度废液的环保企业,市场值得期待。”绍兴化工总经理章磊对于公司的发展满怀信心。他说,在“吃”下废水的同时,还会“吐”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等合成氨的原料气,生产的无水氨、工业氢气、工业氨水等可以回供给上游的医药、精细化工等行业作为生产原料,或者作为清洁能源用于发电和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截至9月底,绍兴化工已处置绍兴地区化工企业危险废物1万多吨,产生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一举扭亏为盈,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近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