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下的中国式应对
编者按:从年初50美元/桶的相对低位到岁末接近10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2007年,油价在人们的一次次惊呼中持续“升温”。 不断上涨的油价对石油化工行业影响显著:原油采购成本上升,成品油价格上扬,加油站油品偏紧……根据目前油价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油价在短期内没有大幅下降的可能,仍将维持较高价位。如何应对高油价的挑战,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版从今天开始开设《高油价下的应对》栏目,邀请各方专家共同探讨应对高油价的路径。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 上下半年油价变化不同以往 2006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8月份达到接近8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之后,便不断回落,到年底时调整至60美元/桶,上半年大涨、下半年大跌的特点非常明显;而2007年以来,尽管8月份达到80美元/桶之后短暂下滑至70美元/桶,但随后又继续上扬,全年油价总体呈上攻走势,与去年大涨之后大跌的走势不同。 价格下跌未成,反弹攻势强劲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直呈现上涨趋势,7月底8月初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之后原油价格有下跌压力,但仅仅从80美元/桶附近跌至70美元/桶,未能进一步回落,其后油价强势反弹,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超越市场预期价位,仅仅2个多月后,至11月初,逼近100美元/桶高位,反弹强劲。 经济因素推动油价上涨 美国经济今年不断传出有发展放缓的迹象,期间金融市场更爆出次级信贷危机,曾一度使油价承压,但美国政府为减少次级信贷市场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屡次降息刺激经济发展,但同时美元汇率则不断走低,对欧元、日元、人民币及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屡次创出历史新低。以美元标价的商品因此走势强劲,商品市场表现异常突出,金属、农产品、能源产品包括原油的价格不断上涨,均创出历史新高。分析人士表示,美元走势低迷是今年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欧佩克影响减弱 作为世界石油生产的主力军,欧佩克巨大的石油产量一直以来对油价影响很大,欧佩克的产量政策也有左右油价变化的能力。今年以来石油市场供需问题也一直是油价上涨的诱导因素之一。 9月份之前,以美国为首的石油消费大国一直以供给不足导致油价上涨为理由,要求欧佩克增加原油产量,9月份欧佩克会议上作出了自11月1日开始每日增产50万桶的决议,然而增加石油供应却并未能够使得油价回落,油价反而继续上涨。欧佩克成员国纷纷表示,油价上涨已非供需因素所至,欧佩克增产并不能降低油价。相反,今年油价屡创新高进一步显示基金在其中的作用,基金利用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天气变化、下半年欧佩克会议作出的产量决议、伊拉克边境土耳其与库尔德武装的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不断在油市中进行操作,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持仓报告显示,自8月底油价从70美元/桶开始反弹,基金在NYMEX中的净头寸就一直处于增加的趋势,不断推动油价的涨高。 高油价考验市场承受能力 今年年初,各主要机构对2007年油价走势预测时,大多认为今年油价将低于2006年的平均水平,然而,随着去年的历史新高被刷新并不断创出更高的历史新高,市场对油价未来的涨幅预期已经发生改变。以往,市场普遍认为油价涨至100美元/桶的可能性不大,但目前该价格即将突破,市场也放开对未来油价涨幅的预期,在NYMEX的原油期权交易中,已出现在2010年12月执行价格为250美元/桶的原油看涨期权,而这个价位在以往看起来完全不可能。 增加供应来源保证安全 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我国进口原油成本升高,造成炼厂成本剧增。高油价环境下,我国应当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如多采购相对价格偏低的重质油以减少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但采购重质原油需要在加工环节进行相应调整,在炼厂方面要加强对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提高炼厂综合能力和规模,目前我国炼油行业正在大力扩能改造,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净增7000万吨/年炼油能力,而从目前实际的炼厂扩能改造项目看,已远远超出这一数字。在目前新建、扩建及改造的炼厂中,都考虑到加工原油的成本问题,如中国石油广西钦州千万吨炼厂建成后加工苏丹原油、燕山石化千万吨炼厂扩能改造后增加高硫原油加工、大连石化新建炼油装置加工进口重质原油等,都将大幅降低炼油的原料成本。 此外,我国目前原油供应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对中东原油依赖较大,国际原油需求不断增加,中东原油的采购竞争日益激烈,中东原油价格的上升对我国原油进口也是一种压力,如果增加其他地区原油来源,则能减少对中东的依赖程度,保证高油价下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目前我国正在逐渐增加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非洲、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油进口比例,拓展原油进口渠道,保证供应安全。此外,改变原油来源方式也是多元化应当考虑的目标,如获得权益原油、获得贸易原油、吸引“炼油”等等,都可以为保证我国的石油供应作出贡献。 原油运输方式多元化也是确保石油安全的重要保证。中哈原油管道的开通为我国从陆路进口原油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未来中缅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顺利建成之后,将形成西北、西南、东北三足鼎立的进口通道,保证我国原油进口的安全。 加快建立市场价格机制 我国目前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机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落后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我国石油进口企业和炼油企业以及消费者都面临一定的风险。应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让国内石油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以及经销商和贸易公司共同加入对石油价格的决定中,以市场机制决定价格,用价格反映我国真实的供需情况。 完善石油市场体系 完善石油市场体系,包括建立现货、远期和期货市场的完整市场体系。以期货市场为主的风险规避场所,也能利用期货市场来保证市场价格机制的实现。 尽管目前对我国是否应当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期货市场本身的作用看,它是理想的风险规避场所。我国目前进口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在高位波动,我们承受较大的压力,以长期合同或现货方式的购买更是加大采购风险。尽管欧美一些国家在进口石油时也不得不承受较高的离岸价(FOB)价格,但是他们能够通过其发达的衍生品市场锁定进口价格,从而减少进口成本的损失。而我国由于缺少期货市场,不得不到国际金融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由于种种因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因内部控制失效或监管不力而产生巨大损失。 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建成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际能源机构将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作为其成员国的任务之一,并在适当的时候用石油储备来影响世界石油市场。 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为例,在2005年几次油价高涨的时候,布什宣布减缓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甚至释放一些储备,确实对市场贸易商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减缓油价的上升势头。IEA成员国中很多国家的石油储备能够维持90天甚至更多时间的石油供应,我国目前正在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其中镇海及舟山原油储备基地已经开始注油,在一期四个基地建成之后,我国将拥有1400万吨的战略石油储备库,能够维持紧急情况下30天左右的石油供应,而我国也正在考虑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二期选址工作,未来将建设更多的国家战略储备基地。 搞好节能及替代能源开发 我国目前仍以煤炭为主,而煤炭利用效率较低,污染较高;石油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的25%,而其他能源形式消费比例较低,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在当前高油价的形势下,通过激励政策加大开发石油替代能源如风能、核能及生物能,也是解决高油价下我国能源供给问题的一个手段。而在利用石油资源的同时,应采用节能措施,减少对石油的浪费,一方面增加石油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石油需求量。IEA曾经预测,在石油供应出现危机的时候,合用汽车和限制驾驶每天可以为工业国减少至少100万桶的石油需求;我国的汽车增长速度很快,油耗也较大,如果能在交通领域采用一些节能措施,必然能减少一定的石油消费量。 尽快完善能源相关法规 在油价飙升对各行各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产生混乱之前,我国应当尽快制定能源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能源使用方面的行为标准,保证合法、合理、安全的利用能源。 (来源:中国石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