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紧锣密鼓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预测,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缺口将达2亿多吨。面对目前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中国必须探索一条解决自身石油供应问题的最现实可行的途径:战略石油储备。 此外,按照国际能源机构(IEA)制定的标准,当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7%的时候,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线。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尚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作为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快建立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当务之急。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所谓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比如说应对大规模减少或中断时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 战略石油储备是保障一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石油供给紧张或中断、保障石油供给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主要发达国家拥有一定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在两次海湾战争期间,中东产油国不敢再次拿起石油禁运的武器。去年美国墨西哥湾飓风冲击也因有了储备而得到了很好的应对。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上升。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介绍,中国2003年的石油消耗量达到2.5亿吨,其中进口量为9112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35%。目前,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 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元华指出,由于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中国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未来随着进口石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日益严重。而与石油高价位相比,国际局势紧张,尤其是战争时的石油供应保障更加紧迫。 目前为止,世界上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起至少维持各自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58天、161天和127天。 关于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规模,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能源资源需求成长幅度加大,但从根本上看,中国的国情既不同于日韩更不同于欧美。在石油供应的总体方面,中国的总资源量是丰富的,可以从国内获得三分之二的原油保障。因此,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由国情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关于我国加强石油储备的问题,早在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曾明确提出,“十五”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新世纪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中也再次提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并确定首先“建立政府储备,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近年油价的暴涨,给我国的经济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给我国的基础产业、石油石化产业以及整个经济运行,都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迫使我国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步伐。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浮出水面,包括:浙江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将实现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远期目标。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中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战略石油储备量的标准:要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石油储备基地的布点:要结合地理情况、符合整体战略布局;第三,实现方式:要明确石油储备主体,加快石油储备立法工作;第四,管理模式:要采取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管理体制;第五,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整个经济对石油的依存度下降。 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建立 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我国有关石油战略储备的具体方案已经开始浮出水面。据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初步选定浙江宁波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青岛黄岛、广东大亚湾等,作为建立第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地。记者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有关人士处得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第一批基地规划储备原油1000多万立方米。目前,已经报到国务院的关于建立第一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尚未通过批准。 据悉,具体负责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机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的能源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和改革委目前几大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着手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据了解,第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预计于2010年前建成。根据有关规划,岙山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具体由中化总公司负责建设,国家注入项目资金,不参与建设,待项目建成后由国家租用油罐。“石油战略储备是一个长期过程”,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表示。按照国际能源署对国家石油储备的标准,一般是要能保证全国90天的石油供应。日本是用150天的标准来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但是,我国第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只能满足10天左右的石油供应。 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据悉,自2003年起中国开始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地区建设的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根据规划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预计相当于十余天原油进口量。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目前,镇海、舟山两大基地已基本建成,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开始注油。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首批第三座战略油储基地之一黄岛基地的所在地,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建平前不久透露,该基地将于今年底竣工,库容约为300万立方米。按照原计划,黄岛基地2008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这些储备基地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告别缺乏石油战略储备的历史。但从整个中国能源战略来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曾参加过石油储备课题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邓郁松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将亮相 此外,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神经中枢”,一个新的国家机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亮相已是指日可待。国家发改委人士向记者透露,该中心的主管人选和办公地址均已确定,有望在近期举行正式挂牌仪式。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曾于2006年初在《2005年能源工作大事和2006年总体思路》的文件中透露,中国已开始组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还将切实增强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目前,中国国家石油储备工作是由统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负责,其下设有专门的处级机构———石油储备办。 依据“十一五”能源发展思路,我国将加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目前,第一批四大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已陆续竣工,并开始了第二批基地的选址工作,广东、海南、湖北都在力争进入第二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名单。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储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正在制定中。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最近在美国表示,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前将增至1200万吨。专家称,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来源:民营经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