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煤化工结构调整 建设国家能源保障战略高地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将内蒙古推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前沿。
  在满足能源需求和提升经济效应的双重驱动下,在当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旋律下,在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关键时期,内蒙古煤化工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基础盈实:201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已达10.6亿吨,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开发出的专利技术已有100多项。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国家五大示范工程都落户内蒙古。前行仍需努力: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一些工艺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人才、技术、运力不足。
  困难让人深思: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结构怎么样?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结构调什么?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结构怎么调?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结构怎么样?
  回顾“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煤化工发展历程,从单个项目到整体行业的发展,可谓今非昔比。在“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思路指引下,内蒙古走出了一条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005年2月,拥有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的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开工建设,2008年12月31日成功产出合格柴油、石脑油。至此,神华鄂尔多斯分公司化蛹成蝶,2012年,企业生产油品86.5万吨,同比增长9.2%。
  煤制油破题后,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行业空白项目接踵而至……
  大唐多伦年产46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大唐克旗国内首个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等相继开工建设、生产。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对内蒙古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形成现实支撑力。据自治区经信委统计,2012年全区生产甲醇552.5万吨,同比增长27.2%,位居全国第一位;焦炭产量2569万吨,同比增长34%,位居全国第五位;电石产量495.1万吨,同比增长11.4%,位居全国第一位;合成氨产量135.7万吨,同比增长108.1%,位居全国第14位。煤制油产量103.7万吨,同比增长11.2%;煤制烯烃产量54.5,同比增长8.8%;煤制乙二醇产量9.9万吨,同比增长52.3%。
  同时,行业整体实力也不断跃升。
  2007年,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联盟单位包括内蒙古博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10家单位,内蒙古成了煤化工产业主阵地。
  在解决能源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从2006年至2008年,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煤炭富集地,煤化工开始“井喷”,煤化工项目的投资规模均以数十亿、数百亿计算。截至2008年,全区煤化工投资总额几乎占到化工产业总额的37.6%,共计420亿元,确定了其自治区支柱产业的地位。
  2009年上半年,《国家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该规划对内蒙古煤化工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内蒙古先行先试,建设并抓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国家五类示范工程。同时,应国家相关要求,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在2009年10月23日到24日召开的“2009中国煤化工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内蒙古进一步确定要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煤化工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截至2009年,内蒙古续建、在建和新开工能源化工项目总投资高达3000多亿元。
  今年,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确定了“把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宏伟目标。
  目前,内蒙古与国家能源局共同编制的《内蒙古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将纳入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体系,更多的示范项目将落户内蒙古。
  国家及自治区层面的产业政策犹如一只只巨型推手推动着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截至2012年,内蒙古化学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6.3亿元,同比增长57.7%,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41%。
  今年,内蒙古还要新建以下煤化工项目∶乌海市温明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万吨捣固焦及配套10万吨甲醇技改项目、庆华煤化公司粗苯加氢项目、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鄂托克旗华誉煤焦化有限公司焦炉煤气综合利用23万吨/年硝酸铵项目、伊东集团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二期60万吨/年甲醇项目、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4万吨合成氨、95万吨尿素技改扩能项目等。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走在了世界煤化工发展最前沿,也成为不断推进全区化学工业集群化发展的新生力量。”自治区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任玉祥认为,内蒙古已经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产品转变,从规模化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展望未来,内蒙古初步规划在东部地区发挥优势,建设呼伦贝尔、霍林河、锡林浩特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末,内蒙古将形成1000万吨煤制油、500万吨煤制二甲醚、260万吨煤制乙二醇和3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这预示着未来内蒙古将形成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为主的国家示范工程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构建起更加成熟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绿色新型煤化工将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目标振奋人心,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能源经济的惯性思维、产业链条不够长、产能落后、以市场为导向还做得不够、人才短板等系列问题形成重重阻隔。内蒙古煤化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在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上做文章。
  “从整体上看,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初级原料型、低附加值的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延伸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尚未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集聚、带动、辐射作用尚不明显。能源化工多,精细化工少。”自治区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副处长丹江说。
  她认为,当前内蒙古建设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国家确定的示范工程,均为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工艺技术、走在了世界煤化工发展最前沿的世界首套装置。但这些工艺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设计规范也只能借鉴石油化工设计规范。设计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尚需经过工业示范试验才能逐步改进、完善、成熟。这些示范工程需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才可能攻克各类工艺、技术、设备等难关,达到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
  今年6月28日,内蒙古西蒙集团董事局主席连广明在“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上坦言,内蒙古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进一步扩大规模受到制约。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虽然初具成果,但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挑战。现代煤化工还处在示范阶段,仍存在产业成熟度低、投资强度大、能源转化效率不高、水资源消耗较大、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较高等问题,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的条件。
  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指出:“人才不足仍然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突出矛盾。现代煤化工延伸产业链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需要具备高技术水平的劳动力支撑,而内蒙古煤化工大部分布在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地方。从各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工人需要用5-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成熟。在连续性、规模化生产阶段,技术工人的缺乏将直接制约内蒙古煤化工的快速健康发展。”
  瓶颈昭示着出路。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调什么”跃然纸上:
  调整优化煤化工内部结构,提高精细化工比重,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使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调整优化煤化工产业规模,调大总量、做大规模,使煤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煤、电、化联产一体化。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依托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现实生产力的煤化工战略项目的同时,推进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升级,让更多的示范试验项目尽早“开花结果”。
  调整优化技术水平,提高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追求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煤化工,优化人才结构。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提高区域协调。在已形成的三大板块——东部呼伦贝尔、霍林河、锡林浩特3个特大型煤化工基地、中部鄂尔多斯和包头煤化工基地、西部以乌海为中心的重化工工业区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在边缘地区发展装备制造、物流等关联产业,形成以工促贸、优势互补。同时,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单元,进行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实现生产要素整合。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协作,解决发展瓶颈。同时,提高准入门槛,防止煤化工项目一哄而上。
  煤化工产业结构怎么调?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在前行道路中潜伏着诸多危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又进入深度转型期;外围能源需求紧张,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自身发展也需要转型升级,内忧外患、内外需求中,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结构必然经历一场脱胎换骨般地结构调整。
  内蒙古煤化工项目走在了世界煤化工前列,一些项目填补了行业空白。无前车之鉴,这必然加重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而当前的重任,让我们丝毫不敢松懈。
  我们既要改变产品单一的现状,又不能一哄而上;既要扩大总量,又不能盲目贪大求全;既要进行技术攻关,敢于涉险滩,又不能贸然前行;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顾全环境保护。
  那么,怎么调?
  抓机遇、拓链条。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工交财贸处处长洪冬梅说,内蒙古要用好用足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大力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战略机遇,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化工园区为载体,以基础化工原料为基点,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以高端化、大型化、规模化、循环化、一体化为导向,建设几个大型的煤化工产业集群、煤加工洁净化和产品精细化的新型煤化工产品链条及大型煤化工产业集团,重点推进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产业化进程。
  抓技术、重环保。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俊武提出内蒙古发展现代煤化工应坚持“符合国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四原则,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煤转化的技术指标,并建议企业上马煤化工项目不要急于求成,要建立在新工艺、新技术上。淘汰类和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严格环评、安全生产审批,防止低水平、高污染、高耗能、高危害项目落地。要循环发展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应纳入循环经济体里统筹规划,实现煤、气、电化等综合发展。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集群,将煤化工与建材、材料、发电废热利用不同产业的工艺技术集成联产,形成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引人才、促整合。于光军说,要解决人才瓶颈,就要吸引高技术水平、中低收入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并保障其生活水平及其子女的教育、发展等问题;要建立煤化工重点人才培育机制;要利用已经成熟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搭台唱戏,共谋发展。
  调政策、抓落实。分析研究国内外煤化工发展新动向,结合自治区实际,对已经成熟的产业,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确实保证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先进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各级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对内蒙古实施的差别化政策,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推动内蒙古煤化工快速发展。同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快项目、土地、环保、能评、安评等审批工作进度,减轻企业负担,遏制“三乱”行为的发生,优化发展环境。
  立足当前,谋求长远。在政企共同努力下,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快马扬鞭,引领全国煤化工产业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