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新闻
专家提出多种产品路线图破解行业产能过剩

专家提出多种产品路线图破解行业产能过剩

时至今日,化工行业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的局面仍不见明显好转。这让不少化工企业叹息:现在能抓到个好产品太难了,稍不留神就会落到过剩大军中。针对这种情况,专家们提出了三种可以避免产能过剩的路线图。
  目前在传统化工产品领域,不少产品的市场需求接近饱和,有的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因此,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在今后几年,国内大宗化工产品领域将进入成熟期,有些产品的产能已经过剩,面临产业升级和调整。包括纯碱、氯碱、甲醇、尿素、磷肥等重消耗大宗产品,以及草甘膦等大宗农药产品都存在这些问题。甚至炼油业的利润也会逐渐降低。随着中东石化产能在2011年大增,国内乙烯的毛利率也会降低。
  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对于一些传统化工产品而言,今后的亮点在于延伸下游。对于氯碱行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认为,应该打破“老三样”,发展氯化橡胶、含氯中间体等下游产品。她还认为,不仅是传统产品,对于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材料等产品来说,也应该着力发展下游,不然就会面临重复建设的危险。“现在国内有机硅单体产量已经很大,因此应该发展下游。有机硅企业如果只是你做6万吨、我做6万吨而不发展下游,是不行的。”白颐说。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有些化工产品还没有过剩的危险,甚至需求还比较旺盛,市场风头正健。但与会专家提醒,这些化工产品也还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如果不拉开差距,隐患也是很大的。比如农药。乳油、粉剂等传统农药剂型在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方面日益受到诟病,应该发展的新产品是水基化制剂:主要包括水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这些制剂低毒、高效、安全、环保,还具有低成本、低价格优势,每吨制剂可降低成本3000~4000元。
  不少专家表示,国内企业将低端产品出口,由国外企业制造成高端产品之后再销往国内的现象在化工行业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精细化工领域和专用化学品领域。事实上,现在有很多精细化工产品前景很好,但国内的生产企业却似乎不敢去碰。
  此外,不少专家还介绍了一些市场前景好但国内发展还不成熟的精细化工产品。以高端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为例。据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垲介绍,国外整车用工程塑料的含量一般为40%,而我国还未达到这个水平。另外,高速铁路会用到尼龙垫片、轨枕垫、高强度尼龙等塑料产品。这些都为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郑垲还表示,有一些塑料产品的前景看好。比如聚甲醛,有望替代聚氯乙烯用于食品容器材料领域;还比如聚苯醚,由于出口欧洲的线缆要求无卤阻燃,其有望替代聚氯乙烯用于该领域。另外聚苯醚还可用于印刷电路板领域。目前世界所有知名塑料企业如GE、巴斯夫、杜邦、拜耳、帝斯曼等都在中国设有工厂,但目前国内企业的高端产品生产技术还不成熟。比如聚碳酸酯,目前国内该产品产量虽有33万吨,但都是由国外企业生产,迄今还没有国内企业的该产品投产。因此,如果塑料企业想在新兴市场分一杯羹,高端化将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