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经济运行回暖但仍难乐观
从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获悉,3月份以来,我国化纤市场需求出现回暖,原料产品价格回升,3~5月中国轻纺城的化纤面料日成交量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化纤行业开工率有所提高,运行质量明显好转,企业由1~2月的亏损转为赢利。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等专家对此表示谨慎乐观,他们认为虽然出现了恢复性回升迹象,但下游产品市场仍较低迷,今年化纤业总体运行状况仍难言乐观,调整和创新是摆在行业面前的突出任务。 国内化纤产业出现好转迹象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在会上介绍,总体上看,金融危机对中国化纤产业的影响体现为: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合纤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增加了企业对原料价格的判断和操作难度,经营风险明显加大;需求增长减弱,化纤及其制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商业银行严重惜贷,企业出现普遍性的资金紧张且融资困难,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在5万吨/年以下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的风险;去年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5.77%,增速大幅下降26.13个百分点,今年1~4月投资同比下降16.83%。 今年以来的多项数据显现出行业回暖迹象:一方面由于原料价格开始提升,另一方面下游需求有所恢复,1~5月各化纤品种的市场价格振荡上扬;3~5月中国轻纺城的化纤面料日成交量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全国化纤供给总量为561.5万吨,同比增加8.47%,比去年全年增速提高8.11个百分点;一季度各品种开工率仍较低,但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好转,特别是春节后企业开工率提升较快,部分子产业5月份开工率甚至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各方人士对行业“回暖”持谨慎乐观态度 分析认为,化纤企业库存经过前期的消化已降至较低水平,基本完成去库存化的过程,加之原油价格上涨推动了大部分合纤产品呈上涨趋势,下游企业也有备货动作,致使对化纤产品的需求出现小幅回升。但这种回升是否是真正的回暖,多数业内人士对7月份国内化纤市场仍持谨慎态度,大部分企业仍在控制负荷。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分析,化纤行业出现上述积极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的体现,如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到16%,特别是粘胶产品出口退税率由9%提高到16%,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下降形势下保住了国际市场份额,抑制了出口大幅下降的趋势。二是国内外棉价差大,给化纤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棉价始终高于国际棉价,每吨差价最高超过2500元,大大抑制了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给化纤产品特别是粘胶短纤维和涤纶短纤维等替代产品提供了增长空间。三是产业用纺织品的快速增长带来对化纤产品需求的增加。 近期化纤行业形势虽有所好转,但还不能充分说明化纤行业已经走出困境,稳步运行与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王伟指出,化纤业界仍需保持清醒,当前化纤行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凸显了化纤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发展等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创新能力弱、开发水平低,环境资源约束、要素成本上升依然存在。 总体上看,今年仍将是我国化纤业困难的一年,也是产业进入深度调整的一年。许坤元指出,化纤业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基础行业,化纤已占中国纺织原料的65%,因此化纤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步伐快慢对于纺织工业的调整和振兴至关重要。 化纤产业应在调整与创新中并进 许坤元强调,调整和创新是摆在行业面前的突出任务。《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3年化纤业发展重点,王伟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解读了其中有关当前化纤行业调整和发展的五大重点,即推动高新技术纤维开发及应用研发,抓住重点品种的基础工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对部分产品产业化已经趋于成熟的产品要做好应用开发及市场开拓;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加快产业用化纤及其纺织品的发展;加快可再生资源利用,发展各种新型纤维;加快化纤装备业的发展,通过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再创新,要尽快形成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树立自主优势品牌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要注意加强高新技术纤维成套装备或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产业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