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形势仍严峻
回顾:上世纪90年代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几何 回顾过去的经历,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当时石化产品市场需求低迷、价格下跌、利润大幅下滑、行业大面积亏损,投资创新等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化肥、农药等全行业亏损,其他行业也大多惨淡经营。金融危机过后,石化行业逐步恢复,直到2003年行业才走出低迷期,步入上升期。截至2008年,石化行业已经历整整5年的繁荣发展。 现状:危机传导 化工产业形势严峻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不安,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渗透。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格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在全球衰退的大格局下难以一枝独秀。而国内产业尚缺乏对金融危机可能造成危害的敏感性。在我国,经济效应从沿海地区传导到内陆大约需要1个月,如甲醇价格上涨,在华南地区最先体现,约1个月以后才传导到华东地区。早在2008年9月份,广东企业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市场锐减,就呈现出大面积倒闭的现象,目前正逐步向北方传导,形势严峻。2008年下半年以来,化工产品价格大幅跳水,主要产品甲醇价格已从4200元/吨跌至2000元/吨,尿素价格由2600元/吨跌落至1600元/吨,磷酸二铵由4200元/吨跌落至3000元/吨。由于房地产行业开工面积缩减,PVC和玻璃需求锐减,PVC由8000元/吨跌落至6000元/吨,氯碱企业1/3处于停产状态,近1/3开工率仅有50%。市场信心不足、需求减少、行业减产缩产的不良态势正不断扩大。 展望:寒冬来临 政府、企业需全力应对 近5年,石化行业快速发展,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到33%左右,化工行业利润占我国工业利润的23%左右。由此掀起了石化领域各个行业的投资热潮,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大幅增长。例如在油价高涨的背景下,煤化工产业掀起投资热潮,企业巨额投资使得煤化工项目“遍地开花”。近几年仅新上甲醇项目产能就达到5000万吨/年,而需求量仅为1200万吨。而在当前金融风暴袭击的经济形势下,这些极速增长的企业将重新洗牌,竞争力差的小企业将遭到淘汰。 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快速回落,从2008年7月11日的147.27美元/桶降到60美元/桶以下,下滑走势明显。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原油等原材料价格高位时,虽然成本加大,但产品价格也会水涨船高,“高进高出”企业利润空间较大;而原材料价格缩水时,下游需求萎缩,产品价格走低,“低进低出”反而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可以断言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企业日子最不好过的一段时间,前期高价吃进的原料需要消化,而当前的产品价格却大幅跳水,“高进低出”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 应对:企业要做好 过紧日子的准备 政策方面,建议政府增加专项贷款,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增加投资;鼓励出口,调整出口税收政策,尽快取消出口关税、提高出口退税。目前我国化肥出口关税高达135%~150%,导致化肥企业出口艰难,陷入经营困境。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势,及时将化工产品出口税收调整到2003年以前的水平,激活出口市场,拉动需求。 化工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投资方面,化工企业应采取捂紧钱袋子,谨慎投资的措施,抓资金回收,搞产品促销,增加流动资金,防止资金链断裂,在购买原材料需“应需而采”,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企业管理方面,化工企业应加强企业管理,通过节能降耗、内部挖潜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来说,在经济形势乐观的时候可以增加产量来增加经济效益,而市场低迷期则应由产量增效转向降低消耗、内部挖潜提高效益;对于新、扩建项目,企业要重新排队,重新测算效益,对于市场好、花钱少的项目可以先上,对于资金量大的项目要适当放缓,但项目调研工作则不能放松,以备一旦市场出现转机,可以立即着手建设开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