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产业化提速唯缺“出生证”
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令替代能源二甲醚的产业化大大提速,但因相关标准和配套法规迟迟未出台,该产业当前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国内LPG、二甲醚行业“领军者”新奥燃气的总经理张剑飞认为,二甲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出生证”;同时,一些企业盲目上马产能也导致行业存在过剩危险。 张剑飞是在9月23日于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国际二甲醚会议暨第五届亚洲二甲醚会议”间隙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作上述表态的。据他介绍,目前国内二甲醚最普遍的应用领域是和LPG掺混,但由于相关条例和法规还未出台,二甲醚替代LPG事实上并未获得最后的“出生证”,这大大制约了新能源的普及,已成为二甲醚发展过程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前,国内已出台了两个二甲醚标准,一是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发布的“行业产品标准”,二是建设部2007年8月21日颁布的《城镇燃气用户二甲醚标准》。但上述标准都没有涉及二甲醚的实际应用。 对此,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化工中心副主任、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申同贺认为,上述标准只是行业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还远远不够。“目前,大量有关二甲醚车用、民用的配套标准及管理条例等工作尚待完善,业内预期在2008年完成各种准备工作,2010年前加大示范力度,‘十二五’期间有望迅速发展。” 新奥新能化工集团总经理柳纪申之前也曾向记者指出,目前二甲醚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但还需要二甲醚与LPG配气的标准以及储运标准配套。这些标准出台后,将形成一个完善的二甲醚标准系列。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行业内不少企业都在盲目上马二甲醚产能,这其中也隐伏着巨大的风险。”张剑飞告诉本报记者,到2010年,国内二甲醚的设计产能已达到400万吨,远远超出市场需求。很多企业本身没有分销渠道,但也大量生产二甲醚,一旦市场环境不好,则风险很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