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钛白粉产业努力“三突围”
去年以来,钛白粉产业面临着出口退税取消、原材料成本增加、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等多重考验,实现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业内企业的共识。记者本周从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了解到,我国钛白粉产品中金红石型高端产品的比例已大大增加,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环保水平再上新台阶,这些进步有望使我国钛白粉产业实现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环保水平的“三突围”,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成为全球钛白粉生产大国和强国。 高端产品份额扩大 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113.8万吨,近8年来以平均每年17.13%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亚太区8%的平均增长速度。2007年全国钛白粉总产能已达到120万吨左右,比2006年增长15%。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全国钛白粉年产能将突破160万吨,数家骨干企业具备年产能10万吨以上规模(包括拟建中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装置),企业正朝着大型化目标迈进。但是由于受到钛资源等原料限制,钛白粉产业也面临产能过剩,需要进行合理的产能布局和调整。 2007年全国钛白粉产量96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金红石型钛白粉约40万吨,占总产量的43%,同比增长33%,所增加产量的80%以上主要满足国内下游行业的高档产品生产需要,替代进口产品。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行业分会顾问、中信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刘长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钛白粉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特别是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发展更快,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2000年到2007年的8年间,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年递增3.11%。我国钛白粉工业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速度惊人,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例如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产量2004年以来平均年增长率达43.35%,成为全球钛白粉增长的主要动力。钛白粉产业通过资产重组、工艺技术进步等方式,可促使企业实现大型化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其前景光明。 工艺技术日臻完善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成熟的钛白粉生产工艺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硫酸法的主要缺点是工艺流程较长和需要进行废硫酸的治污处理。欧美国家从上个世纪开始,由于环保压力逐步淘汰了一些工艺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厂,开始大规模扩建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氯化法生产的都是金红石型钛白粉,工艺流程短、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特别是采用含90%二氧化钛的高品位富钛料时,氯化法产生的废渣量少、易处理。 随着锦州第一座1.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装置的达产,我国规模化发展氯化法钛白粉的时机逐步成熟。多家企业正积极筹上氯化法装置,其产量将大幅度提高。预计到2010年,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将占总产量的24.91%,比2007年提高6.64倍。届时中国金红石型钛白粉产量将跃居世界第一位,不但可完全满足国内的需求,替代进口,还可大量出口。 目前硫酸法工艺控制和完善的包膜技术已缩小了与氯化法产品质量的差距,产品可与氯化法相媲美。尽管硫酸法产生的废酸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大,但绝大部分废酸可以浓缩循环利用,少量废酸水可中和后达标排放,废渣可制成硫酸钙进行综合利用。例如江苏钛白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已形成硫酸法钛白粉的清洁生产线。为减低硫酸使用量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理,大部分骨干企业改变了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原料路线,采用高品位的酸溶性钛渣。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无论硫酸法还是氯化法都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钛白粉。 环保水平迈上新台阶 当前国家对钛白粉产业的发展政策是:鼓励发展氯化法钛白粉,限制发展硫酸法钛白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废酸、亚铁能够综合利用,并实现达标排放的除外),鼓励钛白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在中国目前硫酸法占绝对份额的状况下,钛白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环保。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综合工作部副主任王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钛白粉产业“三废”产生量大,但不能因此就把钛白粉行业看作重污染行业,关键是看污染源能不能治理,有没有治理。我国钛白粉工业“三废”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和设施已趋成熟,主要企业不断加大对“三废”治理和环保的投入,完全有能力实现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目标。 目前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33家主要钛白粉生产企业都能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对“三废”进行综合治理,并基本达到排放标准。在推广综合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钛白粉生产企业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四川龙蟒钛白有限公司开发的“钛白粉-硫酸-磷化工”循环生产链和新型硫酸法钛白粉清洁生产工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范例;江苏钛白集团自主研发了“硫酸法钛白粉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可使排放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削减一半以上,氮氧化物、固体悬浮物的含量也大幅减少,同时还能实现关键设备高效节能。随着整个行业环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钛白粉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